开发App,不仅仅需要激情
Category :北京app开发
Time ::2015-11-30
Client :

2009年,我在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工作,但对这份工作不是很上心。当时我对移动领域非常感兴趣,一直渴望能开发App。那一年,女儿即将出生,所以我想开发一款女儿能喜欢并使用的应用。

想好要做的事

我计划以一个公司的名义发布第一款应用。当时,我陪妻子去做胎儿检查,回家的路上,我们谈起刚才在助产医生那里,听到了胎儿的心跳。我灵机一动:“为什么不叫Tiny Heartbeats(小小的心跳)工作室呢?”妻子说:“不错,但Tiny Hearts 更好。”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有了公司名字之后,我开始研究苹果应用商店(App Store),并试用了很多不同的应用,分析那些位于排行榜榜首的应用程序成功的原因,以及其他被淘汰的应用失败的原因。苹果应用商店成了我的学校。记得在2009年,我很喜欢一款名为“Live Cams Pro”的视频类应用,该应用允许用户随时随地查看监控视频。更有趣的是,通过这款应用,用户可以查看各种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。这款应用还能设计得更好,我很喜欢观看动物园的现场监控视频。出于对动物的热爱,我很想开发一款相关动物类的应用。

每当我在思考“应用”这个概念时,我就在想,人们到底会使用它来做什么。我开发这款应用的主要目标,是通过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来向孩子们开展有关动物的教育;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它,同时也希望这款应用能让父母满意,并最终付钱购买。因为我即将为人父,所以我知道我的目标用户是怎样想的,以及他们的苦恼和兴趣分别是什么。如果你并不是自己的目标市场用户,就应该多与那些用户交谈,了解目标用户的问题、恐惧和希望,以及他们想要从应用中得到什么,这些都非常重要。

最后,我决定创建一个虚拟的动物园,能让人们放在口袋里那种。这款动物主题应用“Pocket Zoo”(口袋里的动物园)因此得名。它是一款为孩子以及大自然爱好者带来教育和娱乐的应用。

成名需要运气

在想法确定下来后,我便把注意力全部聚焦到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为产品。我首先邀请到了此前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,随后又与两位插画师建立了合作关系。此外,我找到了一位设计师朋友,让他帮助我们设计品牌形象和视频。身边的人贡献也很大,我的妻子帮忙做内容工作,我甚至邀请以前的老师参与进来,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,确保我的应用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。

应用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,应用的外观决定其能不能进入应用商店,而实用性将决定用户会不会把它安装到手机里。我当时打算做好这款应用,然后去参加应用竞赛。为了取得参赛资格,我得进行一个45秒的演示。那个比赛有一定影响力,如果我们赢了,“Pocket Zoo”会被一些业内有影响的人士看到,并会出现在知名科技类博客上。最终,我们获得了亚军,很多媒体对我们的产品和团队进行了报道。

2010年5月初,我的女儿出生了,就在同一个星期(5月5日),我的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。幸运的是,苹果应用商店在当年6月将其推为特色应用,“Pocket Zoo”因此获得了关注。它曾一度进入付费应用排行榜前50名,是排名第一的教育类应用。随后,《纽约时报》报道了“Pocket Zoo”,再次提升了它的名气。《连线》杂志也称它是“必备的应用程序”。更重要的是,我收到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电子邮件,他们都很喜欢这款应用,有的用户甚至会花几个小时在“Pocket Zoo”上看动物,他们也会留下一些精彩的评论,我觉得这比获奖和媒体报道更宝贵。

聚焦主要目标

当我女儿出生后,我获得了育婴假。当时,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,是全职做应用呢,还是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去?我已经挣够了养家的钱,所以有一些辞掉工作的底气。当“Pocket Zoo”iPad版应用推出后,我知道我不能回头了,于是辞掉了大公司的工作。要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。在我辞掉工作全职做应用后的几个月里,“Pocket Zoo”并没有持续产生稳定的收入,我的银行账户也开始入不敷出了。但我知道,要想成功,就要认真对待开发应用这件事。即使你开发的应用只是一款休闲游戏,也不能敷衍了事。做应用可以是一个爱好,但一旦把开发应用作为自己的事业,就需要全心投入。

“Pocket Zoo”延续了它前期良好的发展势头,苹果应用商店和媒体都很喜欢它,并乐意将它分享给人们。我一开始就明白,自己需要一个工作室,用来专门开发应用赚钱。我不能仅仅依靠“Pocket Zoo”,而需要更加多样化的产品。随后,我推出了游戏、闹钟、健身以及键盘类应用,这些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的相关排名都数一数二。我依靠自己的兴趣,探索这些不同的领域,并同时通过这个过程学到了开发应用的科学和艺术。

近几年,我还探索了其他方式让Tiny Hearts工作室赚钱。比如,我们帮助一些有点子却没有移动开发技术的合作伙伴,将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。由于“Pocket Zoo”的影响,一些教育科技公司也来找我们合作。Quick Fit曾委托我们为其客户的可穿戴设备开发应用。与这些大公司、初创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合作所产生的现金流,让我的财务状况开始好转,我们不再依赖投资人,同时这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,信心大增。如今,我的工作室已经拥有一个12人的完整团队,我们的使命是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。